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工作总结

货币银行学学结

栏目: 工作总结 / 发布于: / 人气:7.1K

今天学了《货币银行学》小有收获,了解了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债券、股票、银行等知识,还有金融衍生工具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加深了金融意识,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新名词,还修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

货币银行学学结

深深地意识到金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性,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金融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调节经济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我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个人如何理财投资等。企业与它更是息息相关。那么企业在经营时怎样融资呢?一定要读懂国家政策,把握政策风向标,上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而且要做让银行放心的项目,迎合银行的需要,释放一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来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这样就会为企业融资提供大的便利。同时从银行现在还是靠传统的存贷业务来获取利润的,好好利用这种商机来融资。但是一定要增强金融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因为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审慎所投资的项目,因为银行的钱是要还的哦,而且是连本带息的,如果一旦出现严重的失误,带来的后果是你无法履行信用时,你的信用等级会下降,想再向银行融资的话就难上加难了。这只是部分的学习认识。

下午一考试,拿到卷子的刹那,虽然只有四道题但囊括的范围却很广,而且出的两道题都是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题目,企业要具备怎样的条件,运用怎样的渠道获得银行的信贷融资,这些老师也曾在课上提过,也要求我们课后去思考,企业怎样合理的利用股市融资,这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货币信用金融知识,从企业全局去考虑,合理利用为企业再发展取得资金来源等,足见老师的用心所在,这才感觉到“生有涯,而学无涯”,考试答题也是再学习的过程,虽然学习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是老师已经将如何学习这门课的主要脉络带给了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修行靠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能够用更加全面的理论知识分析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为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持。

货币银行学学结 [篇2]

看了《货币银行学》有一段时间了,对里面的东西其实也只是一知半解,现在挑一点印象深的做一个小结

就说银行吧。

中国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是最大的。然后就是4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是中国建设,中国农业,中国工商,中国银行。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自己的储蓄保存在那4大银行里的,这不仅依靠着现在3.5%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支持,同时也安全。

银行有了老百姓的存款,就开始大张旗鼓地放贷放出去了。。。五年以上贷款利率7%。。。这么算下来,银行3.5%吸收老百姓存款,7%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或个人,就攒了一半,怪不得现在银行多,当金融中介就是好啊。。。不管是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还是非金融机构。。。就是涂个暴利。

下面将回忆一下银行是怎么创造存款的。

假设我在农行存1万,银行肯定不会把这1万放着不动,因为放着它就浪费了,就好像50年前穷农村老头把钞票放酒罐里,放床底下,会发臭吧。银行会把那1万,用于自己的资产业务。

这里先插入以下,补充一个概念,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1.负债业务:用于吸收筹集资金。 如存款,发行债券

2.资产业务:用于投资使资产增值。 如贷款,购买股票,债券

3.中间业务:像做个中介一样帮客户解决问题,以收取手续费和占用部分资金为利好。 如代收汇款,代买股票债券,代买人身保险等。。很多

4.表外业务:即不相关的其他业务。这个不做详细解释。

圆规正传,银行会把那1万,贷给张三8000,这样就能收取贷款利息了。但是张三看重了我身上的一件名贵乐器,就开出了一张支票给我,我去银行让银行把张三的活期8000转了过来,这样贷款就变成了存款了。银行相当于吸收了18000的“存款”了。

这时候,我大哥急着做生意,正好缺32000的资金用来购货,没办法,只能贷款。银行算了算法定准备金率(20%),正好,就这么给他放款了。

为什么给他放款呢?因为“存款”=原始存款/准备金率,这里的存款就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就是银行利用原存款衍生出来的存款。由于法定准备金率是20%(现在当然已经提升,这里是方便计算才采用的),因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贷出在准备金率范围内的款项。

阐述的比较复杂。。。可能会理解不了。。。但是事实却是是这样。。。1万元的存款,就这么变成5万元的存款了。。。

是的,银行受央行的监督,还必须接受央行的政策控制货币的流通量。看看现在通货膨胀的那么厉害,准备金,利息都提高了的情况下。。。派生存款少了吧,银行头寸紧缩了吧。

好了,先总结到这。

货币银行学学结 [篇3]

首先很感谢中央银行学这个课程。在如今这个中国经济膨胀上升的时期,这门课使我能够深入理解当局作出的种种调控经济的举措,让我在浏览各财经报道时能够抓住重点,甚至有时还能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赞同(很有成就感!)。

学完中央银行学,我的最直接的感觉是,中央银行是一位艺术家,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一种艺术而非学术。当然,这也源自于经济学本身的特点。经济学永远不会像数理化那样铁板上钉钉子般的绝对,她总是给人一种大约的感觉,定性的东西多一些,追求的是“模糊的对”,防止“精确的错”。对于宏观经济调控也一样。中央银行学的理论是相同的,但并不是每一种理论都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计划经济让苏联成为美国最头疼的对手,也让苏联如天女散花般沉寂;巴西的社会主义让他的人民尝尽贫困,而我国却大踏步地发展准备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央银行学看似是一门科学,可是在运用它的时候有时又显得有些主观。比如,在确定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时,你可以选择稳定物价,或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或国际收支平衡,或金融稳定等,但它们之间很大情况下是两两矛盾的。你到底选择哪个?仿佛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又如,现在国家通货膨胀,你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来抑制流动性过剩,中央银行学告诉你可以提高存款利率,可以提高准备金率,但是,提高这率那率究竟多少个百分点?这个数字的确定仿佛得靠着货币当局决策者的经济感觉。其实,提高到3%与提高到3.1%究竟又会有多大的差别?2015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就像一个小心翼翼的舞者,轻轻地试探着我国经济喜好的动作,调整了5次基准利率和8次准备金率,可见他在决策的时候并不是说十拿九稳的,并不像物理化学试验那样只要精心按照书上所说的试验条件进行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的结果的。

第二个感觉就是,中央银行总是一副吃力不讨好的样子,至少是在现在的中国。中央银行学的理论很完备,我国央行在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所作的决策也都很正确,但是成效却很不明显(当然我是从一个老百姓的感觉来看的,也许学术界已经认为我国的决策是卓有成效的了,比如说我们九月份的cpi增长就减缓了)。我个人认为原因可能两个,第一就是可能力度还不够,调整的百分比不够大,人都说量变引起质变,也许超过某个特定的数字就会出现突然的改善;第二,就是我怀疑中央调控的力度对经济的影响力。我个人认为,实践中,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会自行达到最优配置的理论是可以解释更多问题的。比如说当前,出台了那么多政策,房价还是蹭蹭蹭往上涨(当然还有一说是国家对于房价调整隐含的大方向是不想让房价停止上涨),存款还是咣当咣当往股市里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总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它会把经济往正确的方向推,中央银行的调控只会减缓或加快它的速度,却不会改变它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学完中央银行学的一些感触。初学者不免会出现看法片面幼稚的现象。敬请指正。

Tags:货币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