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工作总结

幼儿常规教育小结

栏目: 工作总结 / 发布于: / 人气:1.92W

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相信大家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不如来好好的做个小结。你还在为写小结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常规教育小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常规教育小结

幼儿常规教育小结1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的自觉生活习惯。本学期我们小班年段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关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研讨。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小结结如下: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说说各班是如何开展的。

(一)各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目标。

小一班:大多数的幼儿已经学会给玩具分类,但多数幼儿区角的观念还不是很明确,在区角活动后收拾玩具时经常将玩具放错,如语言区的玩具放到动手区。目标就定位为学习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小二班: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目标定位为懂得玩完玩具后要放回原位,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

小三班:在玩娃娃家时,幼儿不能有次序地收拾玩具,菜市场的菜经常很随意地放回塑料筐中。目标定位为初步学会按相同标记收拾玩具。

小四班:一样玩具要收拾,许多同伴都来帮忙,你帮着往那搬,我帮着往这搬,最后玩具没收好,还争吵了起来,有时还撒了满地,这都是因为孩子无法把握好如何适度的帮忙,协作帮忙的方法没掌握。目标就定位为学习合作收拾大型玩具。

(二)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1、标志法: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串铃的框子外就贴上串铃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如音乐区的玩具用上唱歌、音符等较形象的图案;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玩具柜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相同的动物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3、情景法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情景式教学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设置小熊家的情景,以让幼儿帮小熊整理家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讨论收拾玩具的次序,并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进行收拾。

4、观看视频。

(1)把幼儿平日里乱收玩具的情况拍摄下来,让幼儿通过观看自己的录象进行思考和讨论懂得爱护和收拾玩具。

(2)拍摄有关幼儿搬玩具的相关录像片段。

片断一:一个幼儿搬不动玩具。

片断二:许多幼儿来帮忙,没商量,方向不一致,玩具还是没收回原位。

片断三:一个幼儿来帮忙,协商一人搬一边,玩具收回原位。

片断四:许多幼儿来帮忙,商量方法,玩具收回原位。

也是让幼儿通过观看、体验、比较寻找出最好的方法。

(三)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如游戏时搭建的房子不牢固,致使场面有些混乱;摄的视频材料,不仅要注意整体内容,还要关注视频中的对话,它可能就是影响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幼儿常规教育小结2

进入大班,孩子们比以前更有主见、更加活泼了。每每我总要三令五申,孩子们才勉强能安静下来。这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班孩子的常规问题已向我亮起了红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很好的常规,老师必定会很辛苦,很费精神,而且会时不时的不能按照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孩子呢,最直接的必定是学习方面,会学不到老师教的很多内容,在下课的时候,入厕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推我,老师他骂我,这些仅仅是些小问题。更有甚者,老师顾xx的头上撞破了,出了好多的血,每次我都会被这些恼人的小报告弄得心情火火的,而这时,孩子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用他们的小眼睛无辜的盯着我,非常习惯的听我哇啦哇啦的训斥一顿,然后呢,解脱了,再周而复始的重复以上的问题。

幼儿期是孩子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更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的没有养成良好的常规,那对孩子的一辈子都是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的。下学期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常规问题应该是迫在眉睫的,对于以往的常规教育我也进行了一些反思,例如:在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的时候要么太过军事化,要么就放任自由。军事化管理,幼儿处于被控制的状态,而教师则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孩子则是被控制的。放任自由呢?在一些操作活动中,为了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对孩子充分的放手,表面上是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极其重视幼儿的情绪体验;其实,在离开了一定准则、规范的约束后,幼儿所处的.场景便会显得混乱、处处充满危机。也就是我们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例如:在一些自由活动中,当孩子们发出的吵闹声越来越大时,有些幼儿就会反射性地捂住耳朵、发出抗议:“吵死了!”“别叫了!”这正是幼儿对活动中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的直接宣泄,更是对这些破坏活动幼儿的不满和抗议。可见,放任自由和军事化管理都不是很适合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带给幼儿应该是愉快的、有条不紊的情感体验,而不是缺乏一定规则意识、规范约束的散乱的活动,在以后的管理中我将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学习,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争作好班级的常规教育工作。一个班级,只有常规好了,一切才能朝着良好的轨道发展。

幼儿常规教育小结3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确如此,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必定要以良好的常规教育为基础,一个班的常规如果不好,那么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一日活动组织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抓好,那么幼儿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分散精力去维持活动的秩序,从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所以幼儿的常规教育不可忽视。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善于模仿,我们就可以用模仿来教育儿童”。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在日常的教育中,我注意把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容于一日生活之中,例如,有的幼儿早上来园见到老师不能主动礼貌的问好,还有的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不知道问好,针对这种情况,在每天的晨间接待中,我都注意以身作则,主动热情地向幼儿问好,性格开朗的幼儿马上回答:“老师好!”而性格内向的幼儿还是默不作声,如班里的涵涵小朋友,性格十分内向,经常对我的问好置之不理,我仔细的了解情况后,仍是热情地向他问好,并且启发他说:“老师先问你好,你也要问老师好呀!”过了好一会,他才小声说:“老师好!”我马上鼓励他说:“真棒,你进步了,能向老师问好了,如果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这样及时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一天一天地练习,渐渐地涵涵也能像其他开朗的幼儿一样主动的向老师问好了。

针对幼儿进餐习惯不好、挑食的现象,我则给幼儿讲故事:《珍珍的梦》,说的是珍珍不好好吃饭,挑食,变得越来越瘦,夜里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好多蚂蚁把自己抬走了......,醒来之后珍珍再也不挑食了......。这个故事使幼儿知道了挑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而且挑食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个子长不高,没力气等等;知道了什么都要吃,营养才会均衡,身体才能健康。这以后孩子挑食的现象减少了,而且个个都做了小小监督员,互相监督挑食的幼儿。

经过这段时间的培养、巩固和练习,现在我班幼儿的常规习惯已步入了正轨,常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使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又要因人而异,不能只追求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