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作文

央视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精选17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13W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央视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精选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央视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精选17篇)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2

航天事业向来是一个国家追求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未来担负着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重要使命,首飞意义重大,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打赢了这场硬仗、关键仗,增添了完成后续任务的强大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取得的成就,也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不惧风险挑战、勇于突破、敢于登攀的强大精神力量。

推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中国航天展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提前公布,最终火箭一秒不差地实现“零窗口”发射。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几次任务都将发射时间提前宣布并精准到分,充分显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于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以来载人航天的16战16捷,也源自于在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的载人航天工程中,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始终得到贯彻和坚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战未知的求知若渴。发射成功后,文昌航天发射场大厅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奋斗是对奋斗者的奖励,中国航天剑指浩瀚苍穹,“长征”永远在路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_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太空时代,到今天空间站时代大幕徐徐展开,中国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空间站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步跨越,但巨大收获也将无可比拟,能够加快中国乃至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飞跃,也能推动航天成果更广更深地造福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作为近地空间的一个创举,空间站的建造将为进一步实现载人探月、火星探测等更长远目标铺下基石,成为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实现更非凡的成就。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3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学习到了许多知识。这次讲课的老师可不是一般的“老师”,他们居然在太空授课!他们就是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

这一课,亚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太空科学知识,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有“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有“浮力消失实验”,有“水膜张力实验”,有“水球光学实验”和“泡腾片实验”。

其中我对“水膜张力实验”最感兴趣。这个实验是亚平老师给我们演示的。只见桌上摆放着一个金属圈,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着饮水袋朝金属圈注水,让水吸附在金属圈上,然后继续慢慢注水,使水膜变成圆鼓鼓的水球。在实验的最后,亚平老师还放了一张她和她女儿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惊奇地发现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转,实在是太有趣了!

亚平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神舟十三号的内部。“太空厨房”,里面有简易的微波炉和饮水分配器,还有可爱的小冰箱,冰箱里还有新鲜的水果。

叶老师还给我们表演了太空转身。我知道了吹气,和游泳的姿势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将双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转身。太神奇了!

我的梦想是我要当上宇航员,在宇宙中遨游,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4

小时候,有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那时我还小,不懂什么叫理想,我只是想:理想是什么呀,只要有吃的、穿的、玩的就行了。”而现在,同学们都有了各自的理想:音乐家、军人、教师、医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我也有了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宇航员。

我的理想源自于一篇文章。上面说,宇航员叔叔可以乘火箭上太空,能看清地球的全貌,还能在太空中漫步,还能登上月亮呢。据说,在月亮上,一蹦就能蹦四五米高,我也想上月球去看看,于是,做宇航员的想法就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我的榜样就是宇航员杨利伟叔叔,他曾经乘“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然后又成功返航,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大英雄,我也要像他一样,飞上太空,为祖国作出贡献。

榜样能飞上太空,我也能这样,我知道,做一名宇航员非常不容易,但是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努力实现理想的。做一位宇航员,不仅要有努力,还要有知识,所以我要好好学习,知道更多的知识,为以后成为宇航员打下基础。

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容易,我要了解航天史,所以,我的书架上总有几本关于航天的书。做一位宇航员,身高、体型都要符合标准,还要能吃苦:在太空中穿着宇航服也是非常辛苦的,而且吃饭、刷牙、洗澡什么的也要小心翼翼的去完成。

今后我会好好学习,不说空话,会更努力。马克思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这句话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加油,我会更努力的。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5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观看了航天直播课,几位宇航员叔叔和阿姨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科学课。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细节大公开,太空行走、特别的航天服、失重环境下的细胞观察……桩桩件件都让我感到大开眼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各种表现:失去了重力的约束,水在太空中会变成一个个小水珠。

更神奇的是,没有重力的情况下,浮力也就消失了!如同魔术般,水在宇航员叔叔的手中,乖乖地变成了水膜,厚水膜,甚至一个水晶球,真是让人啧啧称奇!观看了这堂直播课,我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技的魅力,更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投身祖国的建设!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6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放的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7

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事业。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进程中,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和杰出的聪明智慧,铸就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具匠心的课。

本次太空课堂主要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们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像小鱼儿四处游走。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太空转身"这个实验,是由叶光富完成的。他刚开始是原地转身,可是一转身人就倒下了,后来他是根据伸缩手臂加上旋转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这样,用两把扇子来扇风,借助风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遥想当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奔月之梦”,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勇往直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锋!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8

人类踏入宇宙太空是文明的进步,我国可以将宇航员送上太空,并且拥有很高的航天技术,那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底气!

在这次互动课堂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我们的祖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迅速,对太空的向往,学习到了空间站的结构构造以及其他载人火箭和载物火箭接入空间站的先后顺序,体会到中国勇于探究太空的奥秘,知道了人在地球上的一天,就第于人在宇宙中的30天!如果人不在外太空做运动,并且是长期呆在外太空的话,血液就会往上升,当脑部血液过多地时候还会致死。

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在外太空重力消失的实验。

水在外太空里不会像地球一样,而是会浮起来,宇航员在外太空里喝水时,要放在一个袋子里。其中有一个实验是水膜张力实验,先做出一个水膜,再往水膜里加水,变成一个大水球,在水球中注射色素,水球会变成其他颜色。最后把泡腾片往里面放,泡腾片帽出的气泡没有炸,而是在水球里面,没过一会,水球里面充满了气泡,水球越来越大,可里面的气泡却一个都没炸裂,而是在水球里面,一个也没有离开它。这个实验真神奇,水可以做成一个球,而不流下来,泡腾片冒出的气泡都没有炸裂。在太空中还要多锻炼,不然回地球会不适应而变胖.......

太神奇了!从这次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在航空这方面的进步,也让我了解了火箭的结构和太空生活。太空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等着我们新一代祖国的加班人去发现。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9

今天,我们在班级观看了直播课《天宫课堂》,内容是关于太空的,真是有趣极了!

在《天宫课堂》里,我们和亚平老师、光富老师一起学习了许多和太空相关的知识。王亚平老师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她不仅长得漂亮,知识丰富,而且讲课生动有趣,是中国女性中第一个太空漫步的人,实在是令人敬佩!从亚平老师身上,我体会到我很幸福,生在一个强大富有的祖国,能独立研究出太空技术,让火箭飞上太空,成立我们自己的空间站,有了自己的“太空家园”。这些高科技真是厉害极了!例如,在我们的太空家园中,有睡眠区,厨房,实验区,运动区,还能送“快递”呢!我的祖国可真强大!宇航员们穿着浅蓝色的衣服,上面有许多拉链,里头有许多可以调整的带子,这些带子可以有效防止宇航员的肌肉萎缩。

太空很奇妙,很神奇,在太空由于失重的因素可以做出许多地球上无法发生的奇妙实验。比如,宇航员们转身要将转的方向相反的手转动,越转越快,才能转身。在太空中还可以做水膜,水球等实验,真是有趣极了!

感谢伟大的祖国,所以我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会将祖国发展得更好!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0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宫课堂,第x次近距离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别激动。

首先,我看到他们喝水的时候,并不是用我们那种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个袋子,上面有一个吸管来喝水。我还发现他们不是刚开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挤出来。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张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东西才都漂浮起来。

随后,他们利用水的张力,把水从水膜做成水球。给我们讲解了凸透镜成像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凸透镜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的太空知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1

期盼了很久的《天宫课堂》太空授课终于和我们见面了,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课”。

陀螺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浮力消失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在失重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膜张力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放入一朵纸花,纸花居然在水球上绽开了!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王亚平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企鹅服,它可以对抗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让我们安全地在太空舱里活动和工作。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在显微镜下,细胞一闪一闪的,不停地跳动着,好像在说:我们在太空里活得好好的呢!叶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舱里行走、转身和旋转,这些动作都跟在地面做有很大的差别呢,真是神奇呀!

太空真奇妙!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知识,相信终有一天,我也可以亲身上太空,探索更多太空的奥秘。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2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3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随着屈原的这首天问,人类,就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它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领域,上个世纪,它仍然是知识的荒原。可在如今,它已然成为了“三尺讲台”。

奇妙的水珠悬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下落;陀螺能够在空中直线飞行,不偏离轨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随意变换……这些种种,在地球上我们都是难以体验的。可是在太空中,因为失重,这些奇妙的现象都展现了出来。

看完了这仅四十分钟时长的太空授课,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授课,更是一种点燃人们对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种。如同普罗米修斯的壮举,这堂课给人们对太空的热情带来的星星火种,引发的火势却可以燎原。

“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些儿时的问题,我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还有太空的存在。于是从此,便对太空有着丝丝的好奇。

但是,随着不断的成长,儿时的好奇心似乎已经被时间长河所磨灭,已有多久没想起太空来了呢。

随着神州飞天,心中的好奇终于又被引发了出来,知道看了这届太空授课,才明白,原来心中对太空的向往,一直存在。

生动的课堂如夜中的明灯,引我们走近太空,帮助我们明晓了知识,同时又点发了我对太空的热情。那么,太阳系之外有什么呢?宇宙还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么样子?

不由得,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想以热情来探索太空,探索那么未知的领域。仍记得有一首诗中诗人写道,宁愿变成一根树根深扎地底,也不愿在星空中飘浮。我却想说,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来满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用热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的领域,这就是我的感悟。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4

能到太空旅行,一直是我的愿望。

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穿着又笨又重的太空衣向月球飞去。渐渐地,我的身体越来越轻,有说不出的兴奋。我透过太空船的窗户看见一群小星星在我身边闪过,只要伸手就可以抓住它。太空船越飞越高,下面的建筑物小的像一只只蚂蚁,长江就像一条长长的小溪,太平洋像一个小小的池塘

不久,太空船在月球上停了下来,月球上坑坑洼洼,一点也不平坦,还有许多环形的小山。我轻轻一跳,跳的好高好高,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我看见月球上的石头很平常,只不过比陆地上的石头亮一些。但是它们所含的各种元素比陆地上同样的矿石所含元素多得多。

我想,如果月球上有家园、学校,该多好,这样,我就可以让爸爸、妈妈来月球上住,让同学们在月球上课,做游戏,下课可以玩猜谜语,捉迷藏,跳皮筋,跳绳,玩的多开心。因为月球引力小,所以不用走路,非常的轻松不费劲。没过一会儿,我们又回到了那艘漂亮的宇宙飞船里去了不知过了多么长的时间,我们又回到了地球。

我躺在床上回忆刚才的梦,感到十分神奇,虽然是一场梦,但我深信,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美丽的梦一定会成为现实。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5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6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多么豪情壮志的话语,多么汹涌澎湃的激情!的确,少年是最有想象的,是最朝气蓬勃的,是最有激情的。朝气蓬勃、想象、激情,铸就了梦想。也就是说,少年是最有梦想的,我想,少年有梦想则国有梦想是一点儿没错的。我的梦想是想做名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小的时候,大概是在宇宙和土载人飞船一类的科普书籍的熏陶下,我就不只一次地幻想着我穿上宇航服,登上宇宙飞船,步入太空中的情景。从那时起,一个念头就悄无声息地在我那小小的心里萌发出来——我要当上宇航员!穿一下那看起来笨重的宇航服,登上那又高又大的火箭,看一下真正的太空。每当有载人飞船发射相关消息,我早就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边了。火箭发射时,我总会跑到电视机前,瞪大眼睛看着。火箭每一个部分的脱落、到达是出舱……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是这些,让我这个念头变成了愿望,继而成了我的梦想。

如果我要实现这个梦想,照我现在这样是不可能的。首先,我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自己做好,得有个自律性。其次是粗心大意的毛病一定要改掉,力争做题一次性做对。一个宇航员是千万不可粗心的,一粗心就可能引发人命关天的的大事。再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有些题不会做与粗心是无关的,所以在平时还要多读课外书。还有就是一个宇航员强劲的身体是必备的。可我现在太胖了,都98斤了。每次体检表重量总是“超重”二字。所以我决定每天早上要跑800米,晚上跳绳3分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坚持下去,定能成功!

现在我国航天事业飞突猛进,这都是因为千千万万共同中国人的`梦想啊!也许制造火箭的技术工人们少年时代就有了制造火箭的梦想,于是向着目标勇敢前行才能参与制造。也正是他们的努力创造,中国共产党航天事业才会飞突猛进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关于工业的,有关于商业的,有关于旅游业的……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梦,国家才有支撑,才会繁荣昌盛。我,也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我的梦,也是为了祖国而奔向太空。这,是我的梦,一个的少年的航天梦。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17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代航天器将人们带入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我热爱宇宙,更热爱航天,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航天事业的战士,乘着载人飞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对航天的理解很浮浅,认为飞机、火箭飞上天就是航天,实际航天领域研究的东西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奥,不管我对航天认识的深与浅,但我非常喜欢航天。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买的玩具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机,现在家里还有两架遥控飞机模型保存的好好的;还记得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儿园观展;上了小学我参加的是航模兴趣小组,在小组里我做了六架飞机模型。当我制作的飞机模型飞在天空中的时候,我想起了杨利伟叔叔,他乘着我国自己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创举在全世界面前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露了脸。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对航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同时脑子里的疑问也一个一个的接踵而来,如:火箭没有翅膀是怎样飞起来的?人造卫星在天上会不会掉下来?再如:载人飞船为什么能遨游太空?……带着这些问题我买了一些有关“宇宙、太空、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发动机向后喷 射高温高压的燃气产生及作用力以获得前进推力,并由此向前运动的飞行器,它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三部分组成。人造卫星和太空探测器是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它拥有高度精密的自动控制装置,迄今为止它们已先后对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离或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人类称它为“宇宙信息的侦察兵”。人类除了派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够飞上太空,载人飞船就是人类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座舱是飞船的核心,轨道舱内装有各种实验仪器,服务舱则是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并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于11月3日凌晨1时36分首次空间对接成功,这是在美国、俄罗斯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我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更加热爱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知道宇宙间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航天领域里还有许多难题在等着我们去认识和攻关,因此,为了实现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长大后为我所爱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牢牢掌握过硬本领,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