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2017自学考试《美学》美育考点练习题

栏目: 自学考试 / 发布于: / 人气:3.13W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以下是本站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自学考试《美学》美育考点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自学考试《美学》美育考点练习题

  名词解释

美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则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化育

主张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精神生活。

怡情养性

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

化性起伪

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完美的人

是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人不是机器,最忌僵化和片面化,应该是有血有肉,有独立的价值,有对于欢笑和幸福的追求。一句话,他应该热爱美。审美教育要培养人们对于美的热爱,从而感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培养对生活的崇高目标。

审美的人

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

  简答题

1.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

答:中国古人认为,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使主体在感化中,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世界,完善自我的人格。虽有儒、道、禅之别,但其美育思想在这一点却是一致的。①孔子以“六艺”教学生,其中“乐”就是专门的美育课程。乐的美育方式是感化,即在个体的感性欲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符合于社会文化心理。乐化的目的是和谐,以此进入一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②道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要求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至和”,静心虚静,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过程就是主体涤荡心灵,完善自我,合天地之道,达人际之和的过程。由技入道的庖丁解牛,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观照和享受;③禅宗更注重于自身的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领悟,从美育的角度说便是“自己感化自己”,从而使自己跃身大化,与宇宙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异常恬淡、宁静的心境,在不动声色中陶冶了人生,在审美中成就了人生。在具体方式上,禅宗注重渐修顿悟,就是始终不脱离感性,而又从具体感性中获得人格的飞跃。这种飞跃,这种个性解放,是浸泡在感性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结果。

中国的儒、道、禅在美育思想上都采用了“化育”的方式。可见,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会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活。美育正是以这种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2.怎样理解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造就审美的人?

答:美育是要使人精神上能够获得解放和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一种顺任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康德和席勒都认为,美育可以担当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桥梁,使人成为在感性和理性方面和谐发展的“完全的人”。

美育的目的,还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美育着重于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和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美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造就一种审美的人。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审美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可转化为两方面的内容:即美的形式的教育与审美理想的教育,前者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后者则要求把审美的自由人生境界转化为受教者自觉的价值追求,体现着美育的根本主旨。

3.怎样理解审美教育对于人生境界的提升作用?

答: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极其丰富复杂的人生实践中必然会与世界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在心灵上必然会达到不同样式的生存状态,生成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中层次比较高的一种,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说审美境界是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

审美活动活动不同于其他人类活动的独特意义在于,它不仅为人构筑起一个意味隽永的精神家园,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由此而深刻体悟到做人的价值、尊严和崇高的使命,从而在人的心里鼓起追寻理想的激情。通过审美,主体的生命得到了陶冶和洗礼,提升和拓展。通过审美,在使主体的精神得到升华的同时也得到重组和塑造,他将以新的姿态重新返回现实并改造现实。

因此可认为美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教育。审美境界是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正是这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美育将人生境界提升到了一种自由境界的高度。

4.简述席勒的美育观(席勒对于美育理论的贡献)。

答: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在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他还认为“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席勒的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在统一了起来。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可谐。”

第二,明确揭示了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生。

第三,回答了完满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我们可以说,就其天赋和素质而言,在每一个个体的人的身上都具有纯粹理想人的成分,在各种变化中与这种不变的统一体保持和谐,这是它生命的伟大使命。”审美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要不断拓展人身上的这种“纯粹理想人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