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生活经验

抓好学生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栏目: 生活经验 / 发布于: / 人气:1.11W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师能否巧设妙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如何巧妙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我觉得,教师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抓好学生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一、提问问题要简明清晰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必须严谨科学,尽量避免随意问,随口问。做到在语言设计和运用上精心思考,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使课堂提问成为运用语言的课堂艺术。教师语言要准确,力求问得明白、清楚、通俗、简练。既要让学生明白问什么,又要达到“让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的目的,避免模棱两可。比如“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或者“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等等。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学生思维受挫。

二、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

课堂提问时,问题设计要讲求发问方式,注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问得妙,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凸显新意,能够激发情趣。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致预设。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例如在讲血液循环时,哪位同学能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各条“旅游线路”,以及各“景点”和沿途发生的“主要事件”呢?这样设疑提问,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因人施问可以使每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消除边缘生畏惧答题的心理,效果尤为显著。

三、提问问题还应设悬念,增强趣味性。

猎奇会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提问“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呢?”“水分进入根内部以后,是怎样运输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的呢?”上面的这些问题都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收到了“投石击水”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通过这一问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这种提问方式促使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充分准备,主动拓宽知识面,诱发学习欲望。

四、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

如果一味地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抓好学生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篇2]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而数学思维来自问题。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恰当得法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效果和节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数学课堂提问,包括教师质疑设问、学生思疑答问,教师总结评价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反应,只有调动各种不同类型心理表现学生思疑答问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问心理与教学作了如下探讨和总结:

1. 紧张心理

这类学生能思考问题,但不能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往往思而无获,或一知半解,教师提出问题时表情拘束紧张、愁眉不展或急早躁不安。究其原因:一是可能因成绩欠佳,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法或不能完全领会;二是可能因某种原因导致思维受阻,显示出束手无策,心中紧张。抽问时回答结结巴巴甚至离题。对这类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若老是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不要随意批评或干脆找别的学生回答,否则,易挫伤其自尊心,扼杀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改变课堂气氛,如从语调、态度的改变来消除其紧张心理,或将问题按思维程序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提出,减小“坡度”,从而鼓起他们轻松愉快地思疑答问的勇气。例如“经过⊙o外一点p作⊙o的切线,如何作出”?这是一个作图问题,是“圆的切线作法和切线长定理”这节内容的一个难点,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仍显紧张情绪,这时可将其分解成几个小题:“假如过点p的切线已作出,那么这条切线与⊙o过切点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在圆中,什么样的弦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样质疑社问,向学生指明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解除了疑点,紧张气氛得到缓和,通过多次训练,学生思疑答问时的紧张心理逐步消除,使之顺利地、完整地回答教师的提问。

《抓好学生提问提高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