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如何教会学生数学地交流教育论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3.04W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认真研读和体验新课标,认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通过让学生数学地提问、数学地思考、数学地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何教会学生数学地交流教育论文

关键词】:情境提问处理信息反思

基于对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谈几点做法:

  一、在情境中学会数学地提问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也为积极的参与提供了可能。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从数学角度来提出问题。

1、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如:在操场上学生数一数参加跳绳、打乒乓球、打篮球的人数,根据这些人数,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共有多少人?打篮球的人数是打乒乓球人数的几倍?打篮球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多几人?

2、从创设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

数学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沟通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并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在教学《与分数的.意义》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三位工人师傅,甲每加工25个零件有23个合格,乙每加工20个零件有19个合格,丙每加工50个零件有47个合格。

如果有一批零件需要其中一位师傅加工,你会先择谁?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现实问题实际上可转化成“求谁的合格率高”这一数学问题。

  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学会选择和处理信息。

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有的对解决问题是有用的,而有的则是无关的。因此要训练学正确选择有效的信息,如经常创设多余条件或不完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解答,从而使学生明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归纳和类比、联想和猜想是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教师要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体会这些方法,并重视方法的总结和板书,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1)创设问题情境:一根绳子长6/7米,平均截成2段,每段长几米?问怎样列式?(2)你能用学会的知识来计算吗?生A:通过画线段图,先画1米的6/7,然后平均分成2份,从图上可以看出6/7÷2=3/7(米)生B: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来计算:6/7÷2=6÷2/7=3/7(米)生C: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长几米?就是它的1/2是多少?所以6/7÷2=6/7×1/2=3/7(米)。(3)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比较方便?从而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4)引导学生归纳、验证。上面过程,既解决了问题,又让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展示了知识的创造过程。

  三、学会猜测与验证

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大胆地猜测,积极地验证,初步经历“课题研究”的过程。在研究中学会数学推理。如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问:如果1个小正方形掉了,猜一猜,它的周长将会怎样变化?有的学生说周长变短了,有的说变长了,也有的说周长不会变,然后组织学生验证,得出当掉的是4个边角中的一个时,周长不变,如果掉的是中间的某一块时,则周长变长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

  四、交流中学会阐述与反思

我们要为学生积极创造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图形、语言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逐步做到有条理性、逻辑性,在交流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不同看法的要等别人说完后再发言,学会尊重别人,欣赏人,让学生在交流时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问题思路,分析方法、运算过程。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在反思中不断调整,不断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更应关注学生数学地思考,使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为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