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24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7.92K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24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 1

《浮生六记》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以上这两段话是俞平伯和林语堂对此书写的精彩书评,觉得说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读此书有从书中的感触到,过度教养的影响,不只是教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代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顾与教导,正面回馈却似乎不如预期,究竟教养出了什么问题?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爱,不仅是个别家庭的教养问题,更是影响整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与警惕。我们都忘了,我们该养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养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成年人。本书以此为中心思想,希望帮助父母平抚担忧与恐惧,先放下亟欲为孩子铺设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绪,而以更稳健的心态、更明智的爱,创造真实永续的教养效果。

在教养孩子之前,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书打破一般教养思维,除了指陈过度教养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更聚焦于父母的心理建设与自我关照,恳切提醒父母别为了教养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当你能好好生活、工作与爱人,孩子就会以你的身影为榜样,找到自己实践成功、创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六记》读后感 2

小景入画,大景入神。看着卷二,我想到的是,开卷就将自己摆到与自然生灵同等的位置的沈先生,若能与写出《昆虫记》的法布尔先生会面,必定是相谈甚欢。对自然,两位先生都抱着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尤其体现在观察上——卧于草丛,久久目视,聚精会神,事无巨细必不漏掉。想来能做到这样的人一定是保持着永远的童心的,在他们的眼里,小如蚂蚁蛤蟆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体魄,纵使是如长得倾斜的植株抑或是尚未变成蝴蝶的毛毛虫那般丑物,也有美的一面。眼光与视角的不同,决定的不只是站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个世界获得的快乐有多少。这也是为什么两位先生都属于“苦”中作乐的那类人吧。正如沈复先生提笔:“小景入画,大景入神”。无论何种风景,总有值得观赏的那一面,也总值得去纪念,无论用的是哪种方式,无论保存下来又是以何种形式。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先生的.世界,可能没有多么盛大的美,但是可以肯定,美必然是不胜收的。

不只是单单描摹自然事物,先生还将它们与亭台楼阁综观,颇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趣处——走势多变,虚实相生,绿意盎然,赏得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妙义。居于此中,人生也算得圆满吧。

此处,我想到了前些年游览苏州园林的场景,于先生所言一对照,着实精妙贴切,只可惜当时只顾着看那些建筑盆景,却没有思考过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关系,更没有达到先生夫妇为的一盆景唏嘘落泪的境地,实在惭愧,还有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 3

如果你是芸娘,你会喜欢沈复么?如果你是沈复,你会喜欢芸娘么?

这只是假设,我们无从得知。芸娘是不幸的,年华正好的时候死去,她又是幸运的,毕竟,不是每个文人的妻子能得到丈夫如此的尊重,沈复的确算不上很优秀,但是,能如此念着自己妻子的人,应该也没有几个吧

生活并不总是美好的,但是,他们能从容面对这些生活的不幸,这是我们所缺失的,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既然事情发生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从容面对,我们改不了那些事实。

沈复相对芸娘来说,是朋友,朋友,表弟,他是可爱的,可作为男人,他还不够格,他心理还没有成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还没有学会为他们这个小家打算,更多的是大家,可是,他弟弟却不这么想,两面三刀的逼迫,只念兄弟情深;为公公纳妾,岂是儿子儿媳应该做的'?他也让芸娘去,芸娘的痛苦,他视而不见,可以说是圣父般的人物,可惜芸娘跟着他贫困潦倒,芸娘重病无钱医治,卖掉女儿做童养媳,儿子做学徒未及成人而亡。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怎么想,怎么做,旁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会认为理所当然的。不知道,如果再来一次,沈复是否会有所长进,对于沈复,芸娘更多的是爱情还是亲情?女人,是不是只有对自己好一点,不追求所谓的贤良淑德的名声才好?

《浮生六记》读后感 4

《浮生六记》的取名,源于李白的诗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其中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和感慨。从内容来看,全书涵盖六个章节: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沈复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芸娘,既是前四章的核心人物,也是全书的灵魂主线。林语堂先生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娘在沈复眼中是“形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芸娘本人既能写出“秋轻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也能与沈复谈论诗书,赏月饮酒,更有无比的心路。她女扮男装去看庙会,雇馄饨摊子为丈夫赏花温酒,主动为丈夫谋妾,实在是聪颖活泼的一位女子。是娶芸娘为妻乃沈复之幸,同时,托沈复之笔,如今我们才能知晓有芸娘这么一位才女。

婚后,沈复和芸娘虽生活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但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他们举案齐眉,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他们相爱甚笃,始至不渝,不落世俗,耳鬓厮磨二十三年。遗憾的是因受封建礼仪家教之害,俩人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芸娘死后,沈复“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浮生六记》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沈复和芸娘的爱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但我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的点点滴滴而深深感动。

《浮生六记》读后感 5

有幸在朋友的介绍下,近期看完沈复的《浮生六记》,所记述的内容虽稍显日常繁杂,平淡无奇,却情真意切,清新自然。读来如清风拂面,意气盎然。

书中记录着沈复一生经历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书中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人仿佛置身于旧世其间,体味着人生百态。沈复的心里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人虽已逝,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却长久世间。生活在今天,我不会经历战乱、饥饿、孤苦,但没有人能保证,我不会遇到其他的不幸,无论是疾病,还是失去亲人,这些并不是不可能,沈复在经历了妻死子散后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细微妙之美的心,实在令我感慨,快乐何如是,痛苦何如是,我想也许就是以一份宽容恬淡而又有意趣的心,去接爱生活中将要到来的一切。

我想我已经明白了我以前对于生活过于浅薄的理解,我应该改变我的人生态度,在做事前要三思而后行,无论是好的情况还是最坏的'处境都应思虑再三。困难和挫折破坏了生活的乐趣,但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另一种快乐,我们不仅要自己克服困难,也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有多少赤子之心,便能赋多少闲情。有多少繁花似锦,便要有多少承担满眼凋零的勇气。

《浮生六记》读后感 6

做个有趣的人真好,有趣的人相互陪伴过有趣的日子更是美妙。浮生六记实际上主要描写的是生活的游历,是自传体散文,而作者将自己游历的所见所闻分享给了大家,但其实存稿并不完整。

沈复之所以成为我们熟知的“沈复”,不仅仅依赖于他自身的'才华、深情、意趣,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他的妻子芸。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此段描述已足见芸的魅力。

在那个时代,芸不仅能打理好家里的事务,还能做女红养家、自学识字,陪沈复赏花赏月、吟诗作对,把清贫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她心地善良,心路活泼,感性风雅而不失缄默沉静,难怪林语堂先生说她是“中国文学里最可爱的一个女人”。反倒是沈复,半生游学,却一直碌碌无功,甚至多次意气用事陷家庭于困境,始终未能给芸稳定富足的生活,四十一岁的芸终在深深的遗憾中客死他乡。

沈复遇到芸,是幸运;芸遇到沈复,是幸运,也是不幸。他们相遇,是中国文学的幸运。

《浮生六记》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是“闲情记趣”,原来日子真的可以过成诗,而这首诗真的可以和钱没多大关系,实为惊艳。

真遗憾,我喜欢画画却不会画画,真想作一本插画版的《浮生六记》,把沈复和芸的才情意趣都画下来。

《浮生六记》读后感 7

“令堂以老人之病,皆由姚姬而起。”——题记

芸,这位拥有了许多美好品质的女人,为何最后落到如此下场——“孤灯一盏、举目无亲”。初看只觉是因血疾,而后想到血疾并非平白无故。之前有许多引子,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悲剧。

血疾始因弟亡母丧,悲痛过甚。而最大的引子并非憨园,而是姚姬。

在古代的封建礼数中,一夫可纳多妾,而妻乃父母指定。被强迫结在一起的并非爱情与亲情,而是两个人苦苦纠缠的一生,彼此间何来“信任”可谈。沈父也想纳妄,因为他与沈母并无家人间的温暖;沈母又不信任芸,认为她在信中乱写。陈芸呢,她只想当一个好媳妇,不想破坏沈家的表面和谐,把过错归结于自己,最后支撑不住而崩塌。

这是一个家庭吗?互相猜疑、不信任,他们只是被许多的上一代,用一双笼罩世界的黑色大手关起来的毫无关系的人,在黑色的猜疑中互相折磨着对方。让他们大打出手的,只是因为姚姬这个可怜的引子。她将黑暗中埋藏的.封建礼教引出,撕破了血淋淋的手,手中填充的棉花密密麻麻写满了“表面和谐”与“封建礼教”。

憨园负芸,倒也是个引子。只是若没有沈家父母赶芸出门,何来“憨园负芸”、“阿双逃矣”。哪怕芸为情深之人,血疾也不会匆匆夺命。

她的后半生在“好媳妇”与“封建礼教”中被撞得崩溃。

姚姬,只是封建礼教的引子。而陈芸,只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浮生六记》读后感 8

读完全本之后,我个人认为,要把《浮生六记》当作功利的书籍来读的'话,可能就会失望了。因为沈复本人就是清代士大夫家族的平庸子弟。

他贤德兼备、乐善好施,当然这些优点很好,但是他同时也不思进取,贪图玩乐,要不然最后也不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了。同时他学问也并不太精,要不然书的开头也不会说自己有语法错误希望大家原谅。

而这本《浮生六记》便是集毕生玩乐经验所集齐,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懂生活,有态度。

这本书由狗粮开始,就是讲述与芸娘的爱情故事,芸娘死后还魂那篇简直读的我泪流满面。后来便是许多山水园林之所闻所感。

还有一点非常好,在于沈复尽管后半生遭受苦难,但是却没有半点怨怼之情,可以说是非常豁达乐观的人了。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全书读起来养眼养心,没有说教解惑,没有仕途功利,没有政治豪情,只有情真意切的诗意生活。

七夕节拜天孙赠"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吃梅花盒,饮荷花茶,住活花屏,生活闲淡雅致,真可让当代人顶礼膜拜。

前两卷恩爱美好,转笔到卷三,坎坷记愁,恩爱夫妻不到头,不禁让人潸然。也许这就是生活,有点不如意,也许才是最美好。

《浮生六记》读后感 9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想找来看看,找了好几家书店,就是未买到,近日去南京看病,顺便到新街口书店转转,偶然发现这本书,随手翻翻,便觉不错,于是就买了回来,一口气看完了,由于工作繁忙(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现在我已很少时候能静下心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了,除非书中内容特别吸引我,一本书全部看完后,到现在仍觉得里面有许多情节值得回味。

作者沈复(三白),是清朝一个生活较清贫的文人,虽然不是富贵之家,生活也遭遇诸多坎坷凄凉,但他又非常的幸运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红颜知己相伴,他的发妻芸娘是一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女性,聪颖、善良、可爱、活泼,有了她,清贫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人生显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离他而去,书中弥漫着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中,虽写乐事但始终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忧伤萦绕其中。

书中内容主要有:一是闺房记乐。主要回忆与芸娘从小青梅竹马,婚后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闲情偶寄。主要是文人的闲情雅趣,中间穿插与芸娘的生活细节;三是坎坷遭遇。主要是家庭变故,生活落魄,芸娘病逝。四是旅游快记。主要是描写曾经游玩过的.山水风景。五是域外游记。主要是记到琉球国所见所闻;六是养生之道。

书中因主要是怀念发妻,故感情真挚,语言平淡朴实,但又深沉耐人寻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对芸娘的深切怀念,用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出来,寓浓情于简约,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可爱女性,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难忘,因了作者的记载,她的故事、她的形象,从古代活到了现在,直至将来。

《浮生六记》读后感 10

本卷主要从沈复的爱好入手进行讲述,从儿时喜欢看虫斗,到长大后的插花、养盆景,每个爱好都能详细描述,甚至能从浮生六记的文字中感受到沈复是如何去选花、修理枝干。可以看出只要是他所爱,都会认真对待。

但是从文中也可以看出沈复没有好的功名,没有优厚的俸禄,似乎并不是那么成功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他的人生轨迹和追求特并非当时传统的人生路线。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娶到了那个与他三观一致的芸,一个愿意陪他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的'人。

反观现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成功与金钱划等号,将人生的可能性限定到挣钱。我们老是这样的双标,似乎不去做正式的工作就是玩物丧志,但如果有人能够边玩边挣钱由觉得别人的人生都在闪闪发光,可是人生真的只有一条路么,评价一个人真的只能靠金钱么?因为工作原因和爱交朋友,我认识凌晨两点还在准备文案的自媒体工作人员,见过凌晨四点采购新鲜水果的甜品店老板,我也看到那个自媒体朋友从月薪3000做到月薪30000万的时候仍在努力为粉丝们营造最好的形象,准备最认真的文案,那个甜品店老板从一家小店做到今日的连锁加盟。同时,我也倾听过他们刚开始起步时来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那些让他们放弃的刺耳言语。可是他们仍在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始终相信每个认真生活都值得尊敬,而每个努力终会回报。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劝大家放弃现有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热爱,而是希望大家在评价一个人的同时,尝试用更客观和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不容易,也都在认真的活着。正如林语堂所说:我真诚的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的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浮生六记》读后感 11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起了爷爷家里的两幅画:一幅画里有一个当官的,被从乌纱帽里长出来的绳子困住了全身,望着一朵云惊叫着;另一幅画里有一位老者,把几枚金元宝扔到一坨大便上。

还有在电视剧里,某某大亨会说一些很深刻的话:我这一辈子都在追求身外之物,却弄丢了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这些隐喻看起来很对啊,名和利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脏东西,要远离,不然会被迷惑的.。但现实是这样吗?

在读第一记《闺房记乐》时,我真的很羡慕沈三白。他能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芸娘结婚。他和芸娘有聊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游戏,在一起吟诗作画,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不用被名利打扰。但是往后读,才发现这些美妙的幻象背后,有着黑暗的另一面。

或许沈三白对名和利都不感兴趣。他的一生,只要有笔、有酒、有芸娘就足够了。然而命运是可笑的,正是因为他对名利的淡漠,才会失去一生的挚爱。

其实我们目前生活的这个世界,始终是由迷恋金钱,玩弄权力的野心家缔造的。所以名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追逐它们人类才会进步。

而那些视金钱如粪土,视名利如浮云的人,能用自己空空如也的手,在危机发生时去保护爱人吗?

《浮生六记》读后感 12

今天看浮生六记第二卷闲情记趣,被一段生活日常打动。

沈复用黄石做了一座假山,跟芸娘一起观赏品评:此处可以布置水阁,此处可以立一处茅亭,此处可以凿六个字:“落花流水之间”,此处可以居住,此处可以垂钓,此处可以远眺。

这样的场面是多么的温馨有趣,像孩童搬天真。

现在的成人,有几对夫妻会这样神游于假山之中?也许会幻想,如果明天我中了五百万彩票会怎样怎样。

我想到了曾经看乔布斯传时,有一段描写乔布斯和老婆花了两个星期,每天晚上在餐桌上讨论买什么样的洗衣机。

虽然是由于乔布斯追求完美,但两夫妻每天晚上的时候坐在餐桌前讨论洗衣机,而且还讨论两个星期。

“结果我们讨论了很多设计的'问题,但也讨论了我们家的价值观。”

这些相处交流的模样,才像夫妻吧。

我的乐趣与你分享,我的爱好你也参与。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夫妻过成了陌生人。下班后你在房间看电视,我在客厅刷手机。

灯一关,各自睡觉,各自起床上班,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过成了哑剧,重复一天又一天。

就算你知道我想的,但我还是想亲自说出来告诉你,有语言的交流,才会更好的拉近彼此的距离。

《浮生六记》读后感 13

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爱慕沈三白,他有着那么美好高明的妻,更不由自主连声惊叹陈芸,芸于日常细琐之事,也处处流露着灵慧奇妙,体现着匠心专制,诗情画意。这是多么颖慧的可恶的女性啊!

夫妻二人同亲戚扫墓山中,芸捡回一堆峦纹白石,拿回家,在宜兴长方盒中叠成一峰,若临水石矶状。自己着手种植白萍,石上植茑萝。到暮秋,岩间茑萝悬壁,水中白萍大放,好一幅“流水落花之间”,网络创富,却不见斧凿痕迹。

三白小酌,不喜多菜。她用二寸白磁碟六只,自制“梅花盒”。启盒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良知可随便取食,食完再添。

书楼夏天太晒,芸用数根黑柱横竖搭错,旁边以旧布条裹缝。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

三白和朋友于外观花,发愁饭菜冷热。芸心血来潮,从城中雇来馄饨担子,推来烹茶暖酒热饭。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众曰:“非夫人之力不迭此!”大笑而散。

瞧,好个秀外慧中的芸娘!她的`聪慧贤淑说不尽啊!难怪林语堂先生竭力地夸奖陈芸,“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贤达美德”,说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恨的女人”。

然而,我很奇异的是,这样一位见识高超,有自己独到审雅观的芸娘,却匆匆失去了夫家人的爱好。

《浮生六记》读后感 14

年四十有六,沈复做《浮生六记》。从记述可探析,惟婚姻与独游为其一生乐事。人生不是向死而生那么明朗,实是历经坎坷洞若观火而已。生而弥坚,只因爱意深沉。难得士族出身的他,对妻子陈芸一往情深。也难得弱女子陈芸却是位情趣雅致活泼可爱的好伴侣,聊慰沈复平生孤寂多荈。人伦情理之外,作为天地间一个体,究竟怎样活着更好呢?大家都要谋生,在这个过程中机关算尽,荣辱难安。满足了生存必须,我们追求精神境界的层次千差万别。沈复因他的家世他的职业他的往来成就了一条别开生面的行游。孝顺,豁达,聪敏,深情,细腻,这样的优质男偏就终生囿于漂泊无定的`幕僚生活,时常遭遇裁员以致食不果腹,妻子陈芸生前还得当了首饰帮他沽酒寻欢。幽微寡凉的人生里,当最后的慰藉亦自接踵消散殆尽,父死妻亡子丧,无法尽心关心女儿而只得令做他人养妇,无法承欢膝下陪伴老母而遇兄弟嫌贫驱逐,天大地大而无片瓦存身,你以为这样的男人会如何苟活下去呢?生存还是死亡?亘古的哲学命题其实也没什么深奥。忘我,自古仁人君子出世的不二法门。寄情于山水之间,人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自乐其乐也!

《浮生六记》读后感 15

这一章完全跟着沈先生游山玩水,走遍沈先生去过的地方,美景美心情,悠然自得,也是这本书的结束,沈先生也带着我们去领略了庵里的美景与落魄,空旷与葱郁。

从这些游记中,我看到沈先生红色性格的'特征,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为人,凡事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随着别人,即算是谈论诗品评画,无不都是带着‘人家喜欢的我舍弃,人家舍弃的我偏捡起来’这意思。所以风景名胜,重要的还是心中有所得。”

红色性格指的是与红色相关联,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有分量感,透露出坚定、坚强、热情而奔放的性格。红色性格的人有活力、有个性、喜欢有工作效率等。所以,沈先生喜爱出门游玩,也想多看看名山大川。

红色性格的代表人物是孙悟空。它勇敢、果断、爱憎分明、敢于冒险、不屈不挠。打倒妖魔鬼怪,助唐僧取经。然而,它也有不足,有时刚愎自用,有时在人际关系欠柔和、冲动等。

与红色性格的人交朋友,随意自在,不会感觉被约束,然而,红色性格的人一旦过“度”,也是让身边人不自在,因此,我们需要修心。

《浮生六记》读后感 16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距离开始读大约有四年了。四年前只读了四卷,当时骨傲,宁愿此书是残缺之美,也不愿看到狗尾续貂之作。可近日读完后两卷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可能是我文字功底太差抑或是对之前有些遗忘,后两卷与原著的衔接和文法竟毫无违和感,想必也是大家之作,不过可能是先入为主知道后两卷是伪作的缘故,总觉得缺点神韵。文章最出彩应该是第一卷和第三卷,分别是秀恩爱和死的快,哈哈。喜欢芸,温文尔雅,才思敏捷,活泼可爱,知书达理,秀外慧中,顺便说一句,我对女生最高的评价是秀外慧中,她值得这个词,国学大家林语堂也评价芸是国学史上最可爱的女生,这个评价应该是极高了吧。芸和沈复的爱情是多少人的向往,可以说浮生六记就是靠芸撑起来的`,如果没有芸,顶多也就是个不错的杂记,绝不会有现在这么高的评价。不喜欢沈复,有人供着吃喝就高谈阔论理想,没有了生活来源完全不知道怎么去生活,没有柳三变的命却得了柳三变的病。第三卷字字含泪,句句是血,可以怨恨时代怨恨腐朽的封建制度,可有些人为理想努力了,沈复做了什么,游山玩水?修花剪草?吟诗作乐?沉迷于游乐花草情爱,说到底他只适合在襁褓中生活,做个什么都不用想的大少爷。说来惭愧,觉得人家书写的好还要骂人家几句,我咋不上天呢。不过,骂完人还真痛快,哈哈。

《浮生六记》读后感 17

这确实是一本清新的奇书,也不枉被人从冷摊一眼相中,买下手稿,又幸能活字印刷,才保存至今。

六记虽然缺了两大章节,实际只剩下了四记,不过约莫精彩部分,盖已包纳。

陡然开篇就是惊天泣鬼的虐狗情节,聪慧而淑雅的妻子快速圈粉。看到后来方觉,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旧社会的生存方式,没有金融体系,没有政府保障,人民普遍依靠“人际关系”凭运气的方式对人生投保。男主二十来岁时,家境尚好,也没有命途反转的经验,满足于自然野趣,贤妻浓情。等到三十岁后父亲突然辞世,自己又突然被下岗,生活立即陷入风餐露宿,四处靠人接济的巨大窘迫之中。最终,两人不惑之年,娇妻旧病无力医治,在奔波中客死他乡,引无数读者扼腕。

作为一个文人,园艺作画,读书写字,出口成诗都不在话下,其独特的小清新文采也是这本书的`巨大看点。然而,面对命运的重大挫折,大部分时候他竟不如妻子的抉择清醒果断。

不过,或许也不应过多苛责其作为男人的失职:家道中落,人穷志短,上面还有个霸道傲慢的父亲是你永远的边界。满社会都是学文的男孩子,你也无处可走,大家蜂拥竞争过独木桥,你一个江南柔弱书生,就这样被挤下去了,顺带一家人也陪你掉下去了。换做今天,你兴许还有机会做个青春文学作家,开个主播,和娇妻一起捞金,但在那个年代,只不过是一部天天都在上演的人间悲剧。

《浮生六记》读后感 18

读《浮生六记》,喜欢的不是他的文笔佳句,是他早年的经历和生活;嫉妒的也不只他早年的舒适和清乐和谐,更是他的爱情他的婚姻。

才子佳人,坐卧谈笑,心意相通。谈诗论赋而不穷酸清高,嬉笑怒骂却不粗俗无聊。行局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二人相处恍同密友重逢;夫妻恩爱如沈复陈芸,生活态度和习惯上也有分歧,可人家处理得完美无瑕,不但未生嫌隙,反而更如胶似漆,不像我们所常见的那种一地鸡毛。

陈芸是个平平凡凡的女子,却是我心中最趋近于完美的.女性形象。她性情恬淡,不爱华饰珠钗,不忘本,总持有一颗素心;

她体贴周到,心灵手巧,满有生活情趣,花心置纱包茶,沈复小饮她做梅花盒,朋友相聚她找馄饨挑而使酒菜茶饭一应俱全;

她乐读诗文,趣解诗家,佛手茉莉君子小人的见解让人记忆犹新,双鲜酱虾卤瓜的趣事也让人忍俊不禁;

我们可也不能把她看做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淑女名媛,她娇俏调皮,能为未来夫婿藏粥于室,还能女扮男装揽镜狂笑;

她善良宽厚,通情达理豁达开朗,又柔弱让人心疼。天妒佳人,红颜薄命。

书中也有很多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古代三妻四妾只道寻常,现代看来是有些混账。沈复其实也有不少风流享受,桃花债呢。不知道陈芸心里怎么想。

《浮生六记》读后感 19

对这本书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一睹为快。来到大学之后,闲暇时间较多,有幸借到此书,迫不及待品读。

此书是清代布衣文人沈复所著。他生于苏州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中年之后家庭频遭变故,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尽坎坷。又细化为浮生·初见,浮生·盟誓,浮生·贫乐,浮生·欢聚,浮生·飘零。本书是他与妻子在游历中的故事,三十年里,他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同的人与物。书中对各地景物的细节描写有独到之处,如梦如幻,令人向往。更有他与妻子的爱情令人艳羡。此中也有诗人所写的诗句,朗朗上口。

此书是沈复的`生活所记,可看出他的生活闲适,潇洒畅意,但也为了生计曾奔波于不同的地方,可看出:想要过肆意的生活,需要有金钱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有赏景的心境,不然,在闲适的生活,若需要为生计奔波,也会让人疲惫不堪,失去生活的希望与激情。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不少的青年男女疲于奔命,同时身体也受到极大损伤,心里压力巨大,让人只能每天重复这无聊且无趣的一成不变的生活,实在过于残忍。不妨适当的放慢自己的节奏,享受旅途的美景,在休闲的周末静待时光流逝,触摸阳光,感受微风拂过自己的脸庞,感叹生命不息。

其实,人生的路上步履匆匆只会让你得不到想要的,适当的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一切如此。安好。

《浮生六记》读后感 20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许多年过去,学过的课文早就不能一字一句的背下来,但是上这一课时,脑子里曾浮现的画面依旧栩栩如生。

彼时还只当沈复是一个让无数人屈服于“背诵全文”的始作俑者之一。没想到无意间买了《浮生六记》并反复读过之后,发现这沈三白真乃一妙人哉。寥寥几万于字,沈三白在前三记中将他与芸娘的生活写得妙趣横生。

人生难得一知己,难得一爱人,当这二者化为芸娘时,三白何其有幸。三白与芸娘的爱情始于年少时的一句“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此后的两小无猜,藏粥待君,围炉夜话,共读西厢,邀月小酌却都变成了人间久别,似乎避暑我取轩,耕织仓米巷,男装游庙会都只是浮生一梦。可惜伊人早逝,儿子夭亡,世间徒留三白一人历尽人间坎坷生死之事。该是怎样的绝望才会让三白执笔在薄纸上写道:“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曾有人哀叹芸娘这样才思隽秀,聪颖可爱的女子嫁给狎妓游乐,醉心山水不作生计的'三白是所托非人。我却更赞同其夫妻二人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全的观点。三白为芸娘舍弃家族庇护,陪她赏月万年桥下,在男权社会中竭力保留芸娘的天真可爱,释放其天性,而后袒露自己的过错来衬托妻子是难能可贵的。芸娘和三白根植于所处的社会文化受当时的民族精神影响,我们何必用现代的是非观念来苛责批评。如林语堂说的“婚姻和爱情的本质都是悲剧性的,完美是不真实也是不可能的,而残缺才是真,甚至也是美。”

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萧索。浮生若梦,唯二三趣也。

《浮生六记》读后感 21

初读《浮生六记》时,总有一种“沈复几乎配不上他妻子”的设法。细细评味后,才创造芸的才情与心爱若无沈复的慧眼识真和倾情书写,便不能被发掘,更不会被传布,我们也不能经由过程文字一见这两百年前女子的风度。沈复看重芸的文艺风雅,芸恭顺沈复的狷介洒脱,恰是他们的三不雅观不雅观同等才铸就二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举案齐眉、相爱甚笃。若是沈复要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芸想的是“好男儿志在高官厚禄”,那么两人只需互相嫌弃,互相抱怨了。

沈复与芸的三不雅观不雅观同等、志趣相投无时无刻不表如今《浮生六记》的字里行间里。沈复说芸癖好既与我不异,并且能鉴貌辨色、揣摩眉目,所以我的一举一动,对她使个眼色,她便息息相通,无不办得头头是道。

搬到仓米巷后,因新居风光不如故居,芸时常伤感,又神驰老家丁老家“颇有野趣”的住处,沈复便请示怙恃,携芸来到那儿那里所避暑。芸说往后哪年,当与郎君在这里造一个房子,绕着屋买十亩菜田,招来家丁仆妇莳植瓜果蔬菜,来供给日常家用。郎君画画,我来刺绣,算作品诗喝酒的资费。如许平民菜饭,终身欢愉,不必方案去远游他处。沈复对这设法深为赞同。

沈复向芸衬着庙会盛景,芸道可惜本身不是男人,去不了。沈复便辅佐出主见,让芸穿本身的衣服扮为男人。芸扮男人没有合脚的鞋,沈复也辅佐:市场上有卖蝴蝶鞋,巨细脚都可以穿,买起来也极随意,且早晚可以当拖鞋用,不是挺好的吗?芸欣然畅怀。

若是说沈复碰着芸是一种荣幸,那芸碰见沈复不也是一种荣幸。在婚姻是怙恃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沈复对芸成心意,便向母亲说:“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也算是本身夺取来的幸福。

《浮生六记》读后感 22

《浮生六记》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以上这两段话是俞平伯和林语堂对此书写的精彩书评,觉得说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读此书有从书中的感触到,过度教养的影响,不只是教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代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顾与教导,正面回馈却似乎不如预期,究竟教养出了什么问题?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爱,不仅是个别家庭的.教养问题,更是影响整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与警惕。我们都忘了,我们该养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养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成年人。本书以此为中心思想,希望帮助父母平抚担忧与恐惧,先放下亟欲为孩子铺设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绪,而以更稳健的心态、更明智的爱,创造真实永续的教养效果。

在教养孩子之前,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书打破一般教养思维,除了指陈过度教养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更聚焦于父母的心理建设与自我关照,恳切提醒父母别为了教养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当你能好好生活、工作与爱人,孩子就会以你的身影为榜样,找到自己实践成功、创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六记》读后感 23

我无意在本文讨论关于《浮生六记》之文学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我亦无意讨论道德问题,讨论道德容易让人失去条理而发泄个人情绪,道德有时候是偏见的代名词。而这里,我更倾向于直接探讨书中男女主人翁的一些心理现象,以及对两位前辈的读后感做出回应。

芸:

满足某种欲望是推动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根本动力。对于一种无害他人的欲望的分析和探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性描述词汇,如"好"、"不好"。

在此书中,人物芸最引起重视或讨论的行为是:为夫谋女。行为的产生必然是有动机的,然而,动机亦分为有意识或无意识。根据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我个人认为促使芸产生此种行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芸可能是个双性恋者。在男权且强势家庭观的时代,她可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或者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性取向。芸通过为丈夫推荐美女,以满足自己对女性的征服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把其它女人推给丈夫而满足自己的性欲望,尽管她未必参与其中的性行为。

2、芸可能会因为在成长中的缺乏足够的父权的关爱,她的人格里有严重的依赖感缺失。她需要通过极力讨好和服务他人而得到心理上的依赖感和存在感。这往往是种不自知的状态,但即便是不自知,通过某些行为平衡潜意识中的欲望也是会使人得到快感的,所以芸乐于服务沈复,美其所美,欲其所好,她通过沈复而确立自己的存在。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强迫式服务人格"。

《浮生六记》读后感 24

想去听的人生第一场演唱会名字叫“浮生之旅”。与这部书一样,都用到了“浮生”这个词。

他们在巡回演出的海报上这样写道:

“浮生”一词该怎么解释呢,是浮浮沉沉的生命,还是漂浮转而安稳的一生,抑或是浮生偷得半日闲的惬意,都是,也都不是。浮生该是依附于你,是风向随你,是昼夜在你手里,属于你的,任你浮想的一生。

人之生命便是一场路途,前路漫漫不能回头。总要走的',要来的,要遇见的,要失散的。有些行囊带不走,有些行囊丢不掉,所以这一生,也是“浮生之旅”。

文字是个好东西,借由它我们才能看到沈复的这部《浮生六记》,才能穿过历史的尘埃去一探数百年前一个古人的浮生之旅。

文言文做成的文章初读确实有些吃力,可慢慢读进去才发现原来文字竟可以精炼到如此的地步,短短几个字就能把人物、景物描写的透彻入里,鲜明生动。

不得不佩服沈复的文字功底。跟着他的文字了解到他的浮沉一生,有他对妻子的深沉感情,有对家庭亲情寡薄的无奈,也有对山物景色的独到见解。读起来让人时而羡慕,时而唏嘘,漂亮的文字。

人生果然若江河,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从不缺故事。没有永远有趣的日子,也没有永远悲惨的生活。若能做到不妄喜,不妄悲,知世事无常是人生常态,能坦然用平淡之心待之,浮浮沉沉中淡然过完这一生也未必不是喜事一桩。

这样的书值得多读几遍,并不是所有印成的铅字都能称作书。历经数百年仍能流传至今,甚至被称为小红楼梦必有它过人之处。有时翻一段文字出来,一个人慢慢通读下来,细细咀嚼,其意境之美,总觉言语难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