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郭东昌花鸟画作品赏析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46W

20xx中国画年度人物郭东昌花鸟画作品欣赏郭东昌字中源,号赟梦园主。

郭东昌花鸟画作品赏析

东蒙书院(原东山书院)院长,蒙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大中国画院北京分院秘书长。其作品既有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又有画面热烈,造型丰满的现代气息;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作品先后发表于《人民政协报》、《中国老年报》、《当代艺术》、《人民艺苑》、《艺览》、《中华书画报》、《中华诗词大系》、《蒙山文化研究》、《沂蒙晚报》等多家报刊杂志。曾为解放军陆航总部、空军总后招待所、全国工商联新办公大楼等军政机关、台北国父纪念馆和佛光寺作专题创作。热心公益事业,多次为“中华红丝带”、“母亲水窖”、“少年希望之履”、“江苏希望工程”等基金会捐赠作品并拍得百多万爱心善款。

说意

对写意,我最初认为就是,内容要概括,构图要简略,用笔要冼练。随着学画的深入,我慢慢觉得以上只是对写的理解,而无关乎意。意当是画家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意要反映一个什么事物,传递一个什么信息,欣赏者通过画面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没有这些,再精到的笔墨也只是游戏,只能称写,意就不大。

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壮士图》,范曾的《老子出关》等,观此些大作巨制,看其图就能产生心灵的撞击,就能产生无限的遐想,就能会意画者的用心用意。

还有一些光靠画面,读者很难完全理解画者的用意,就要借助于落款和题跋。如齐白石大师的柴筢,如不题上那首通俗易懂而又诙谐有趣的诗就难达到如此的艺术效果,“似爪不似龙与鹰,拔枯筢烂七钱轻。入山不取丝毫碧,遇草如芘鬓发青。遍地松针衡岳路,半林枫叶麓山亭。儿童相聚常嬉戏,并予争嬉竹马行。”

战友送我一根树棵当拐棍,联想到拐棍的美意,试图用画面反映出来,却怎么也无法办到,不得已落下长款才觉意尽。“芽发石隙,立根破岩。伴荆随棘,历月经年。粗不盈掌,高不逾檐。不能为檩,不能为椽。叹为拐棍,强其赋闲。涉险扶危。登攀济难,助残协老。给人支点,若或不用,弃之灶前,至终一炬,余热尽献。拐棍啊,用之能成人之美,弃之无怨无悔,精神也,境界也。”。

艺术可喜的是学习,可贵的是创新,可怕的是重复,可恶的是抄袭。这应算学习吧。

谈款

画之题款犹如戏之道白,乐之续曲,歌之过门,可以让人更轻松便捷的去欣赏主题唱词和主旋律。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是心灵的沟通,怎样让视觉和听觉尽快在心灵产生共鸣,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能忽视。我常说同是国粹的京剧讲究唱`念`做`打,而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他们是相通的。试想一个好的演员只是唱得好,念白`动作都不行,如何登台演出啊。一个画家(国画家)只是画得很好,而不能落款题跋,如何成就一幅好画呢?我说画之题诗犹如戏之念白,字如戏之作派,印如戏之舞或称打。

所以历代大家都把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作为国画创作的崇高目标去奋斗去追求。有人说,我字写不好,我题穷款,多画少写。哪知画面即使一字一印也可看出功底,就像演戏,不唱不念,只抛袖投足,已看出你的演技了。

话形

国画叫应物象形,西画叫素描写生,讲的.是造形能力。对如何造形,又如何传神历代大家都有精辟的论述。齐白石大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程十发讲:“艺术创作并不以科学的真实为目的,它要更追求艺术的真实。”他还曾写道:“我们画花鸟追求什么呢?记得明代有人评论两位花鸟画家说,一位是‘妙而不真’,一位是‘真而不妙’。他所讲的妙指的是作者倾注了感情,表现出对象内在实质的神韵。而他所讲的真则是指客观对象的外在形象。把真与妙统一起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形似媚俗也好,真而不妙也罢,但它是绘画的基础。学习绘画,先要追求形似,然后才讲它神似,形是神的载体,形若不在,神附何焉。写意`大写意也不是任意涂抹,啥都不象了,意如何表达?作画要放开胸襟,大胆落墨,但始终要有造形准确的观念。似与不似之间,是在似的原则下为追求传神所作的夸张与变形,是物体本身的似与不似。画鸡必须像鸡,如果鸡鸭不分,肯定不是好画。范曾20分钟画黄宾虹,可谓淋漓痛快,更重要的是传神,传神首先要像黄宾虹。如让人看罢不知何许人也,那妙在何处?

论韵

谢赫六法我认为应把气韵生动和其它五法区别来看。气韵生动讲的是画面的整体效果,画作的最后结果,是目的。其它五法则都是为达到这个目的和效果而需具备的手段和方法。骨法用笔是驾御毛笔的基本功,毛笔运用不好,能画出气韵生动的画吗?我同意学画先练字的学习步骤。经营位置是讲构图,随类赋彩是用色,应物象形是对构图准确性的要求,传移摹写则是初学者方法或是对素材的积累。这五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应以气韵生动作为纲,作为指导思想。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画了给谁看,让谁觉得生动。旧文人画突显笔墨情趣,题材多高古,格调求典雅,逸笔草草不求形似,重理念轻现实,或狂放或隐逸。尽管他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精湛的艺术造诣,有娴熟的笔墨功夫。但那种简洁又孤冷的视觉图式只适合文人士大夫的欣赏口味,适合那种厌俗避世的自我陶醉。显然是脱离现实脱离群众,是不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所以现代人很难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既是精典之作,他们未必觉得气韵生动。倒是齐白石开文人画先河,把文人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才使文人画即写意画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把它变成了雅俗共赏的全新的艺术风格。他画的几只小鸡`几条大虾反映的是平凡物象,让人感到有生活气息,气韵自然生动。因此,写意画的创作要用旧笔墨写新题材,紧跟时代的发展,才有气韵,才有生命,才有欣赏群。

道源

唐代大家张璪曾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是说师法自然,中得心源是说把大自然搜集来的素材,先行取舍,然后溶入画家的思想感情,概括想象,提练升华,进行再创作。如红楼梦讲“措其要删其繁,然后加以润色”。画家要有整体观念,要懂阴阳辨证,要有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激情。做到中得心源要有很高的学识修养和文化素质,要有广泛的社会实践和深刻的人生历练,还要有娴熟的笔墨技法。因为书画同源。唐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中国画源渊于中国文化,不但是用中国人的书写工具,还要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国画有些地方,就如我们的方言,一些歇后语调皮话,不懂我们的方言就听不懂不理解。所以我们不论创作还是欣赏都不能忘了这个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