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如何进行中学数学分组教学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3W

数学分组教学一

如何进行中学数学分组教学

第一,注意教师引导。在分组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在新知学习时,教师对学生须予以适当指导,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并呈现相关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学《二次函数》时,教师可让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一篱笆长60m,将其围成一矩形场地,①如果矩形长是10米,其面积是多少?②如果矩形长是15米或20米时,其面积分别为多少?③若矩形长为L,其面积是S,请写出L与S之间的关系式,它们是否存在函数关系?于是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中。

第二,把握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考虑学生身心特点,设计阶梯式教学目标,在提出任务后,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独立发现与探究问题,得到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铺垫。基于学生自主探究上,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轮流提问方式,组员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组长总结问题,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而后组长归纳出组内难以处理的难题,以便组际交流与解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须要巡视指导,适时点拨与提示,让学生自主释疑解惑,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如学习《图形的相似》时,教师可提出问题:①△ABC放大后可得到△A1B1C1,这两个图形相似吗?其对应角、对应比有何关系?说明理由。②你们是否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相似正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

第三,加强组际交流。当组内交流后,则可展开组际讨论。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小组交流较为成熟的一组阐述本组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后其他小组加以评价、质疑与补充,接着依次进行。这样,让学生在组际讨论中,加深对知识与问题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须要适时指导、释疑、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

数学分组教学二

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进行筛选、重新设计。比如有这样几个问题:1:从三、四、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几条?2: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几条?3: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为什么?

在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能很快进入合作角色,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实行合理的评价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并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要个人努力上进还要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和激励个人竞争达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尽快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问题研究的贡献,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观察视角。面对各式各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如何制订较合理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数学分组教学三

数学课堂需要“及时关注”

在小组教学过程中,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思维的平台,但由于可以得到同学的帮助,很多学生易产生懒惰思想,一心只想着问,而忘记了学习中最重要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未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让学生懒惰思想无机可趁。

数学课堂需要“松弛有度”

一堂数学课,应该张弛有度、动静相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活动如果缺乏必要的“松弛”而长时间地处于亢奋紧张状态,那么,思维反而会出现沉滞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进行一段紧张的学习活动之后,留给学生一点缓冲的时间,从而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和创造空间。学生们可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充分咀嚼、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或者去回忆、思考、训练,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有益的“小憩”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备。

数学课堂需要“难点”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竭力把课本上“难点”化为极其容易的东西[2]。老师一直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总是想方设法把知识“灌”进学生的脑子,这样学生的脑子就成为装东西的“容器”,哪里还会有主动探究的学习愿望与学习热情呢?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懒”老师造成了不愿意思考的“懒”学生。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思考。教师人为地把一些“棱角”磨平,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是代替了教给学生去克服困难,在某些情况下把教材降了格,小组教学的学习方式也变成了只是实质上的辅导!真正的课堂要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的满足感、从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的健康的疲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