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作文

关于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通用11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9.01K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通用11篇)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1

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是一种“人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的学问。儒学有丰富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儒家讲究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修身重在反思自己,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修身之学的基本精神。儒家要求君子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志向,以担当道义为己任,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智大勇,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我国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深受儒家人生哲学的影响,吸取并践行其中的思想精华,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倡导善待他人,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儒家所提倡的“礼”不只是外在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核“仁”。“仁”是从人的本性发展出来的,是一种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在与他人相处时表现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礼”是按照“仁”的精神制定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规范和道德原则。“礼”的作用在于定分止争,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在家庭中,如能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家庭就和睦了。扩大到社会,就是要建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基本伦常秩序。每个人各守其分、各尽其责、依礼而行,整个社会就能安定有序。这种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学说,包含着善待他人的仁爱精神、尊重秩序的守礼原则、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

主张以德治国,强调民为邦本。《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又要求读书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实是主张以修身为本,由内圣而外王,最终实现以德治国。在儒家看来,正人先要正己;君子“修己”,近可以“安人”,远可以“安百姓”,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古

典儒家提倡的正是通过提升国民道德品质与文明素养来治国的理念。这要求统治者怀着爱民如子的感情,采取惠民、安民、富民、恤民的政策和措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让他们能够安稳生活。许多儒家学者都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先后提出民贵君轻、民本君末等君臣关系理论,虽然目的大都是为了“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但客观上对于改善人民的生存状况、发展社会生产也有积极作用。

提倡尊师重教,注重学行统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儒学的一大特点。历史上许多著名儒家学者也是教育家,他们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的教育经验和方法,包含许多真知灼见。儒家“六艺”之教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强调“德教为先”,首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并且要求学行一致、知行统一。历代儒家学者总结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教学相长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代教育的综合创新中,应重视吸收这些传统教育思想的合理内容。

儒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一些方面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的需要。但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认识宇宙、社会、人生的许多成果,经过科学辨析和选择,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很多内容可以成为当今时代的文化资源。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2

一本《论语》记录了一位圣贤主要的言论,这是他的弟子对他的敬重,更是他主要思想的体现。这是一本我所认为的,大学生必须读的书。

从汉武帝时期至今,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已经2100多年,儒学文化在历史的冲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但是,不管怎样,《论语》作为始创人孔夫子的语录记录书,它在儒学文化中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论语》传达的主要思想是“仁”,从个人的修身到为君的治国之道,都围绕着仁善这一点展开。

对于治国这一点,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是没有多大的感悟,但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事广为流传,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了。而且,当今中国所推行的治国政策可以说与儒家所宣扬的仁政相符合,相信坚守儒学文化,弘扬儒家经典会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对我而言,个人修身的内容给我的触动更加深刻。所谓“修身”既是修德,也是修才,德才兼备才是修身的最理想的结果。

论语中对修德的范围阐述的很多,比如孝道,论语中有这样一段: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一点句话就启发我们良多。脸色好不是真正的孝顺。而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事父母能竭其力”为人子女,做让父母为你担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如今人们认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孝,而对父母们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听从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但父母们真正需要的反而是这些。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说的是,先要懂得“孝悌”“谨信”“仁爱”然后“学文”,这就明白告诉我们,应以修德为先。论语中,修德之道无处不在。尊师重道,严于律己,谨慎谦逊......这些都是《论语》中所讲究的修身修德的内容。我所认为的我们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品质。

《论语》中对于修才的解说,亦是孔子对于教育方式的想法,是孔子为师时的写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系列的关于学习方面的名句,我们耳熟能详,当然,这更应该是我们践行的原则。同时,孔子还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与做人,“做人”“治学”乃之本,德才兼备方能至于至善。“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虚浮而学,德才具不兼备。对比当今社会,孝道、仁爱、修身和治学,每每被人忽视,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为学之道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因此,我认为坚守儒学文化,弘扬儒家经典在当今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3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的精神产物,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直至今日,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如“与人为善”、“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崇尚礼仪”等等,都无一不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重新认识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精神轴心,全面提升国民道德素质,与多元文化共存共荣,促进中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已成为当今中华民族精神自省的重要课题。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春秋时期没有单独的“法”的概念,所有的行政是通过法令来实施的,所以,相当于“政”,是一个德治约束下的人治社会,并没有法制的轨道。同时,因为这套模式在正常运行时相对很完善,能够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所以古代几乎就没有法制存在的空间和社会土壤了。但是先秦儒家有与法制相近的“礼法”概念,对此,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其如礼何?意为:背离了仁爱精神礼法就只是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其本身最重要的内容了。如果移植到法律上,也大有可取之处。

另外,在秦代是法家独治;在汉代,是儒法道三家共治,它们在此呈融合趋势,各自负责社会的某一个方面,所以冲突不明显。在唐代以前,中央王朝在制度上没有太大创新,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巩固发展,所以仍然不明显。

德体法用是儒家的德法关系论,引礼入法是儒家立法道德化思想,原心论罪是儒家司法道德化思想.儒家法律思想中的"以礼入法"、"德主刑辅"和重视道德教化对当前我国立法、司法乃至精神文明建设有借鉴意义,但儒家法律思想在本质上是与当代社会的法治建设相冲突的,从总体上说,其影响是必须克服的。

反思当代中国法治承继和发展的传统及外国法律的移植,它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即儒家思想、封建制度和苏联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传统的法律思想和制度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现代司法理念在面临变革、融合与嬗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上述三者强劲的负面历史惯性的制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谓法治精神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存在。梁启超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一书中指出:“法治主义起于春秋中叶,逮战国而大盛。”为何法治思想盛于战国而衰于后世?梁启超认为是受名为礼治、德治,实为人治的儒学所累。对现代法治而言,笔者以为,还有封建社会“封邦建国”的政治理念与司法从属于行政的体制的延续,以及承继苏联社会主义人治化色彩浓厚的法律体系的共同作用。建立法治国家是历史的必然,对我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和体系及外国法律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法律在中国的移植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逐成现代司法理念,将有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体的孕育和构建。

儒家文化是服务专制统治者的,它的制定和执行目的都是为维护专制和剥削;而现代法

制是服务人民的,它的制定和执行是以保护公民权利为目的的。认为儒家文化不能融入法制内容的学者坚持儒家无法,只讲它所谓的“仁义”。它认为为了“仁义”违法也是对的,应该鼓励的。更提出了迂腐的“中庸之道”。儒家的法律思想中讲的是人治,所以孔子才提出要以德治国,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前提都是君主专制。现代的法制思想是在现代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的,依法治国,而非人治。这也是儒家思想迟迟不能我国进入法治社会的总根源。

儒家思想和现代法治尽管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控制理论,但它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仍然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经过适当的疏理、转化,能够成为支持中国法治的精神力量,至少是精神力量之一.

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重新认识和解读经典,必然赋予经典以崭新的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中最值得珍惜的传统。它并非仅存在于吾人心灵之外的典籍,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观念和价值。这珍贵的传统从未与时代脱节,且处处预示了每个时代的时代性。因此,我们应当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开创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儒学社会主义道路,使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脉络中获得张举,进而成为现代文化中的活力,永续它的光辉传统。

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用道德意识规范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社会主义国家要获得良好的治理,更必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遵循“为政以德”这一治国的客观规律,自觉将之运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上。作为治国主体的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制度中,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国家,管理自己,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战略规划正是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机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精髓的发展,是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它的诞生和实践应用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引。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4

如今若提到中国,就不得不让人联想起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底蕴,若想到中国五千年之历史,就不能不说说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儒学。

儒学,诞生于礼乐崩坏的春秋。千年前自平王东迁,周王室衰微,礼乐制度崩坏,天下诸侯都欲争霸中原,致甲兵四起,各国纷争不休。而孔子则出生于这时代,这天下生民命如草芥,诸侯混战只为各自私欲的时代,孔子将当时这一切的混乱归结于礼乐崩坏——诸侯不守礼乐,各为私欲,而致天下大乱。为了匡扶这混乱的世道,孔子这一生都在追求着恢复礼乐,虽然他这一生的主张都不被采纳,他也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前进——将要到来的战国使礼乐崩坏更加严重,但他却给世间留下了影响之后中国千年历史的重要学说——儒学。

儒学思想是封建礼教思想下对个人行为规范的守则,也是之后禁锢人性的枷锁。儒家所提倡的忠孝礼智信,无疑是一种正确的行为规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更是引导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都为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儒学的实质却无法改变——封建社会君王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其实质导致了其作用永远不会脱离维护封建社会君王专制,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三常五经等禁锢人性、吃人的封建礼教,所以儒学既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步,又将人们的思想封闭了封建礼教,这也为之后中华民族科技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儒学在不断发展,时至今日,人们依旧不应该将其彻底遗弃。儒家自孔子开山立派起,就在不断的发展着,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正式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其后,更是出现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随着中国社会不断一点点的进步,儒学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当时的时代,抛去其被当成君王们的政治工具不谈,其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数优秀的思想,尤其是那博爱天下的胸怀,更是体现中华民族之气魄,所以我认为当今之人,应怀有辩证精神的吸取儒学精神,使儒学变得更加适应如今之社会,在当今之社会使儒学以另一种形式——脱离传统封建礼教的方式继续发展下去。

儒学思想也曾制约中华民族发展。儒学因其本质,故是对古代人民思想的双刃剑,在使人精神世界丰富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固化于某一层次,就如八股文、文字狱一般,制约人们的思想,这也是我所认为明清之后中国科技上没有出现较大创新的原因——儒学思想影响之下,使人们有了固有思维,并没有跳出其影响,导致在西方已经逐渐正确认知世界之后,人们所认知的世界依旧是受封建礼教所影响的“天圆地方”,并且排斥着西方技术,认为其为异类、邪说——“祖宗之法不可违”,这无疑是对科技发展的阻碍,但由此,我们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明白科学便是从头到脚、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推翻重来的真理。

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儒学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儒学早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国人所坚守的孝道、我们平日待人的礼节、我们每个人的爱国情怀、我们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和平……这一切的一切,都受着儒学思想的影响,但这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好事,这些我们平日所为,正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体现,纵使西方如今对我国如何抹黑,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历史之齿轮仍在前进,如今早已不是春秋战国那混乱的时代,也不是那被封建礼教所制约的社会,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时代之背景下,我们当代青年,少年,更应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继往开来,将儒学精神于中国精神一并传承下去!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5

漫漫儒学,浩荡儒思。万中精髓,论语莫属。虽寥寥数语,却折射面面为人处世之理,犹如浩月挥洒下的夺目银光,指引着迷途的羔羊。

想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至今萦绕在我的耳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品茗过后回忆起从前,忽然发现自己做的一件件,想的一桩桩是那么的无知和错误。我竟然连铸成大错之后都没有发自内心的忏悔,更别提每天做到自我反思不妥之处。再细细思考这曾子的告诫,仿佛一叶孤舟眺望见了远处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灯塔。但这些感觉远在天边,又仿佛触手可及。一线之间自信肯定了我自身的毅力,即确认了我与这理想之间的距离。三省吾身,简单其内容,困难其恒心。

论语中,修身养性体现在自省为主,谦逊为辅。对外言行谦逊但不失自尊,对内不断反思而探求真理。孔子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诸如此类,难道没有显示出学习和为人处世须应谦逊的道理吗?认识自身不足,忘记面子与身份,去处处发现知识与智慧。这些点缀在儒家文化中的哲理不应该我们去传承和弘扬吗?读罢这些,好似百合,脑海中流连着那淡淡幽香;又像清风,身上残留这阵阵舒畅。

当我再次翻过了一页,仿佛灵魂得到了儒学那富含大智慧的思想的冲刷和洗礼。继续陶醉其中,让自己的思绪蔓延。映入眼帘的一行短语,为之眼前一亮。紧接着,一个个字符跃入脑海,挥之不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一句虽有耳闻,但仔细一览,我却被深深地震撼了。字里行间充盈这一个心怀天下的志士的豪情壮志,那么霸气与坚定,对自己的苛求和鼓舞亦是那么明显。我第三次陷入了其内的思想如何改善自己的思考。蓦然回首,在初中这三年,我虽有雄心,但并没有长时间持续地实践付诸于行动。即使站在高出眺望地平线时,想起一次次的失败,也仅仅是默默感叹,却无信念坚持的底气。眼神中坚毅在不断涣散,头颅无力地低垂着。这时的赏析却带给我振作的启示,自信重新开始凝聚,眼眸聚焦着天的尽头,看着眼前延伸的漫漫长路,再度焕发明亮的色彩。拾起了重任,踏上这条远路。以完成理想为目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又或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再者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学之精髓,非一朝一夕可懂,这次虽为涉猎,依旧受益匪浅。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6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中心,外兼容诸子众家之长,才能得以优秀传承。只有准确明了地知道这一点,才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公正的评价,才可能做到讲一部国学。当然,这样也才可以谈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所以,应当要树立正确的国学观和文化观,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观点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儒家文化,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以“国学”之名出版各类关于儒学的图书。这些书籍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使人对中国儒学文化和“国学”带来误解——特别是全民争当公务员现象出现。近日,随着各地公务员考试热度持续升温,考生百态地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有媒体发布一条新闻称:身家超千万的富豪浩宇,因羡慕公务员稳定、“高人一等”的公家身份而决定报考公务员。面对这种畸形的追求,我们不由地思考:一个民族的历史所沉淀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仅仅靠儒家文化的传承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吗?一个人的追求和发展就仅仅锁定在不一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仕途或前途上吗?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更应该真正地弄明白儒学精神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更不应该一味地尊崇儒学,我们要在文化基因上重构“百家争鸣”的文化基础。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建立起“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指导思想,为中国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纪元。

飞鸟过往间,生生灭灭千年的过客拮来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去发现尘封于天地之间的美丽。俯瞰今朝,当东西方思维方式出现明显的不同时,也应当秉持中国文化的儒释道精神并让诸子百家的精神大放异彩。当今世界有60多亿人口,上千个民族,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因此,中国政府要大力地重构“百家争鸣”的基础,让13亿人能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让百姓的精神空间与选择越来越大,让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兴趣中追求生活。

对于国学,我们避免沉溺于单纯复古甚至迷恋旧骸骨的泥淖,要具有世界意识,开拓视野,注重东西文化比较,既融合世界潮流,又富有中国特色。一国之学问的现代化,渐渐以生活方式的变化,带动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升级,如今,IT行业、3G行业、汽车制造业、设计产业、医药行业等等,正在不断地培养出人才,为各家艺术与生活方式的优化贡献智慧。选择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在纷繁的物质生活的刺激下,坚持心灵的准则。

闭眼驭思,轻启双唇,浅唱韵律,品味儒学与国学永不磨灭的美丽。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7

正如冯先生所言,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不仅能绚烂在它的时代,还能启迪后人。儒学,这两千多年前盛开的花,当之无愧。

一部《论语》是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一本《孟子》是黄钟大吕般的治国大略:一本《荀子》是饱含智慧的时代绝唱。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儒学以“仁”为茎,以“亲亲之爱”为尊,以“德政”爱民为瓣,以士人自修为花香,热情的盛开。秦统一六国,焚书坑儒,花即凋谢。

然而它留下了种!

一千多年前,一对兄弟闭门读书,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畅游:忽然眼前一亮,他们觅得了隐藏在历史的土壤中的一颗银白色的种子。程颐、程颢,他们把这颗儒学的种子悉心呵护,并孕育出了一朵美丽的花,这朵花便是理学。

宋初战乱刚定,“理学”犹如春风,抚摸着人们受伤的心灵,安定着社会的秩序。这朵儒学之花的后裔,芬芳了一个世纪。

八百多年前,零丁洋上,一位士人正襟危坐,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四百多年前,一位老者手执木杖,访遍名山大川,心中念念不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外族入侵,国家沦丧,儒学之花的种子在那一批批有良知的读书人心中盛开,开出的花叫“不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思想在这一代人的身上体现,展现出中国人的铮铮傲骨,永传青史。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面对清政府有坚船厉炮却被邻国日本打败的屈辱事实时,求诸孔子,最终心得一株儒学之花,它的名字叫“改革”。于是他发表了《孔子改古考》,推杨变法求新,使中国从此走向了改革自新之路。儒学之花在近代盛开。

而当下,中国正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高速转型期。儒学又给了我们这一辈人新的启示,那便是“自由”。思想上的解放,人格上的独立,精神上的自由,不正是我国民当下所急需?儒学,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它一应有的贡献。

纵观历史,儒学在春秋战国经一瞬的盛开后,为宋初的人们留下了“理”的种子,为身处家国破灭之际的人们留下了“浩然正气”的种子,为穷困的国家留下了“改革”的种子,为当下的中国留下了“自由”的种子。为后人,它还会有什么?这值得我们探索。

儒学,堪称有价值的思想。让我们发奋学习,从中撷取智慧,寻得其留给我们的启迪!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8

早就听老师说,曲阜是举世闻名的儒学之源,是儒教之根,在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之后,想参观曲阜的愿望就更强了。今天暑假,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之下,我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曲阜。

游曲阜,主要是游“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听导游说,游“三孔”,最好是从规模最大、最雄伟壮美、金碧辉煌的祭孔要地----孔庙开始。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跟在导游身后,我们游览了五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堂、两斋。这里面我最感兴趣的是殿。这儿的殿宇都有着精美的雕刻,而且金碧辉煌,好像一副美丽的画卷。我们还看到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都是来敬拜孔子的。听导游讲,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有皇帝写的错别字。我非常感兴趣,便前去观看,果然在门额上看到了“棂星门”----由乾隆皇帝亲笔题的三个大字,其中“棂”字是个错字,因为“棂”字按繁体写法应当是“欞”,而皇帝将此字去掉了下面的“巫”字。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按导游的解释,皇帝不喜巫术,所以有意去掉“巫”字。按书上的说法,由于“星”和“门”二字笔划少,而“欞”字笔划太多,为了达成和谐,便去掉巫字,减少笔划,放在一起和谐美观。说来说去,最终也不知乾隆是有意去掉“巫”字还是真的写错了。反正几百年过去了,至今,棂星门上一直有个字典里也查不到的“欞”字。

游完孔庙,我们又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豪华的封建贵族府地,孔府的布置很有讲究,院内的路分为中、东、西三路布局,东路为“东学”,是孔氏家庙或接待朝廷钦差大臣的;西路为“西学”,是孔子的后裔学诗习礼的地方。中路名堂很多,我只记得有三堂六厅,当我们走到通往二堂的过廊时,看到两条很普通的红漆凳,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俗话中“冷板凳”,原来“冷板凳”是有来历的,孔府的故事真多!

从孔庙出来,我们乘坐观摩车观光浏览,边走边听导游和司机的讲解。在万木苍翠,百花掩映的孔林中,碑石林立,我们还看到了明代李东阳、严嵩和清代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3600余块。最后,我们来到了孔子墓前,这个墓就像一个隆起的马背,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在孔子墓的东边,我们还参观了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墓,南边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墓。孔子子孙三代都葬于这个墓区里,而且墓葬这种成“品”字形布局,被成为“携子抱孙”。原来墓碑也蕴藏着这么的文化。

游玩归来,我发现孔庙、孔府、孔林的一石一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不禁为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感到自豪!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9

你从蒹葭苍苍中走来,走过楚辞汉赋,走过唐诗宋词,走过元曲与明清小说,在中国古老而辽阔的大地上,舞着一曲动人的霓裳。

中国悠悠而辉煌的文化浸润着诸子百家的睿智与深刻,氤氲着诗词禀赋的清新与自然,弥漫着书法绘画的飘逸与灵动,彰显着建筑雕塑的优雅与古朴……

毋庸置疑,儒学是中国传统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然而,在儒学之外另有一片天地同样精彩无限。

“握运顿抖提悬,龙飞凤舞,顺转起落回逆,挥笔任意……”一曲《笔墨侍候》道出了你的无尽神韵。一只狼毫,一盒浓墨,一卷宣纸,一方古砚,浓墨泼洒间,尽情书写着一卷卷历史。“欧阳在起舞,苏东坡的颠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大师在用笔墨写下一座又一座艺术的丰碑。而中国的书法,也在薪火不断的传承中创造着美的奇迹。

“素胚勾勒笔锋浓转淡,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悠扬的《青花瓷》道出了你优雅清丽的容貌,自唐朝而分的南青北白两大瓷系,成了你独特的名片。如玉如雪的白瓷,曾“天下无贵贱均通行之。”那从江南烟雨中走出的青瓷,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那雍容华贵的粉彩,诉说着宫廷奢侈与繁华。当古老的瓷器成为中国的代称,当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瓷路将古典的瓷器带往世界,当中世纪的欧洲视瓷器贵如金银,我们便懂得,那小小的瓷器中传递出的力量令人震撼。

当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将《论语》的智慧传遍大江南北,当易中天将《品三国》演绎得生动鲜明,我们便知道国学就在身边。其实他并不遥远,不是地平线上的海市蜃楼,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之塔,他就像那缓缓流淌的江水绵延古今。

今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便是道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依法治国的理念便是法家法不阿贵的精髓。儒学之外,仍有一片海阔天空。让你给我们走过那最唯美的思路,去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10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经沧桑,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在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中,其文学家就是一个十分宠大的群体,他们留下了万千作品,是存录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因此中国文学史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内容最丰富,形态最多样的一个门类。在这其中中国古代文学独占鳌头,独具风骚!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作为传统文化主要载体的古代典籍中,文学作品的比重最大,因而它成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主要而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

全面独到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自然也成了领略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古代文学的作品留给我们后人的是无限的宝贵物质精神财富,而儒家经典作为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字是一个单人旁,旁边一个“需”字,冯友兰先生说,儒,就是人所需要的与需要的人。儒家思想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心的和谐,这就是人们所需要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后,才在继承古代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人们所需要的儒家思想。儒家与诸子百家不同的就是,诸子百家都只是思想家,而儒家既是思想家又是精通历代文化的学者,所以儒经也是历代圣王集体智慧的结晶。

《论语》是儒学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叙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早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而在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只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体谅,将心比心,这样的话是可以实现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为人处事方面,我们应向曾子学习,讲忠信,与人诚信交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当温习已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李努力撷取新知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面不学则殆”我们在学习时,只读书不思考就是迷惑而无何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它将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也将以它而源远流长。

儒学的心得和未来发展看法作文 篇11

得孔子这位圣人么?我想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的说出:儒家的创始人。对他是儒家的创始人,而且还是我们华夏的思想家,教育家。因为孔子,我们中国走向了世界,现在各国都有孔子学院,这就证明了孔子的伟大,因为孔子,我们才走向了一个有思想的年代,我们都是孔子的学生。

现在的我们应该感谢孔子,因为是他提出了不分贫富贵溅,人人都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之所以为孔圣人就是他把自己正确的思想传播给了他应该到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懂得了什么是“仁“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作到带人宽容,”己所不欲,勿矢于人“,这个意思是他符合我们做人的准则,汉朝以后,儒家的这些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但是我最崇拜的是孔子的“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没有孝,这个人再怎么行善积德他也是一个不善的人,因为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都不会还怎么谈论其他的呢?

当我们考试不理想时谁在我们身边鼓励和支持我们;当我们专心的学习时,谁会端着一杯普通的水,单我们喝进去就象是一杯香喷喷的奶茶,简单不过的举动,却是父母对我们